在國內各個大區中,華東經濟地位和影響力無疑是最大的,不僅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很高,在產業先進性與活力上也是在全國最前列。當然區域內城市間的經濟實力差異還是很大的,與其他地區一樣有明顯強弱分布,只不過是華東地區經濟強市更多云集、強市的整體實力也要比其他地區更突出。
可能華東各市的GDP排名大家都很熟知了,這里來看下也是與經濟規模正相關的稅收收入吧,在華東地區能排在前15位的是哪些城市,稅收各有多少。
上海市居首位毋庸置疑,但它的首位度如此之高卻令人無比稱羨呀,國內稅收居然能高達1.58萬億,是第二位杭州的3倍還多,在結合兩市的經濟總量差距就感覺更為夸張了。主要是除了上海經濟實力確實足夠雄厚外,作為國家級總部城市還能有較大規模的總部稅收加成,所以其他城市與之相比就有著先天弱勢的。
當然杭州市能有4559.1億的稅收已是非常強勁了,不僅在華東高居第2,就算放在全國那也是排名第4位左右而遠高于它的經濟總量排名。
那么杭州為何有這么強大的稅收呢?居然比蘇州還高出5百多億,一部分是因省會也有一定總部稅收加成,其次是杭州的GDP是有一定低估的,最后就是在疫情期間蘇州經濟受創較為嚴重,稅收增長受阻的影響,在疫情前兩市的稅收還是基本相當的。
所以說杭州稅收能高于蘇州算是一個小冷門吧,但15強中還不止這一對城市爆冷哦,寧波高于南京、遠超青島;常州能高于福州、南通;泉州未能入圍都應該算是吧。
寧波市截至2023年度稅收收入達到3097.4億而高居華東第4位,城市地位、經濟總量都要更高的南京市居然還不到2700億,而青島市要更低、勉強超過了2千億,寧波市稅收有如此強悍確是沒能想到的。
可能有人說是靠啥石化,難道不知道南京與青島也都是石化產業規模較大的嗎?尤其是南京市的石化產值與寧波的還是相當的,再加上還是省會而具有一定的總部稅收加成的,因此只能是說全市產業規模、效益產出等還是略有遜色所致吧。
無錫、濟南、合肥等市的稅收收入與它們的GDP排位偏差倒是不大,廈門市能以1300多億僅次于前三者也不算太意外吧,畢竟有特區政策加成而有一定稅收虹吸功能,但常州市能以1126.3億要高于福州、南通這兩個GDP更高城市也算是個小冷門了。
另還有嘉興市GDP總量在華東地區可能都難進前20的,但其稅收額卻能以1045億高居第13位,反而是像泉州、煙臺這兩個GDP總量超萬億的華東城市,卻都無緣上榜15強,那是嘉興GDP總量被低估了還是后兩者GDP略有不實在呢?
以小編對數據認識看,稅收與經濟規模的關聯度是不低的,除了產業結構不同可能對稅收規模略有影響外,基本就是高度相關關系的。而像嘉興、泉州與煙臺都是以工業見長的城市,按理說是沒有太大產業結構差異,而且也就是普通地市也不存在總部稅收加成,因此從稅收角度來說小編認為嘉興經濟實力要更強。
大家對此是否認同呢?大家對華東地區稅收收入15強城市的排名還有什么其他看法,請在下面留言,我們一起來討論!
各市具體稅收規模和排名情況,來看下表: